海关特殊监管区启动新一轮整合:促加工贸易移师中西部和东北 -j9九游会官网

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一轮整合正式启动。
  9月6日,中国政府网发布《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提出,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、保税物流园区、跨境工业区、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;新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;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、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;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大中城市设立综合保税区;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,等等。
  由于诸多功能傍身,综合保税区的招牌相当精贵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共有40多个综合保税区。
  一名海关系统人士告诉记者,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并不是新事物,最初是配合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出的,当时也提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,以及“圈养”还是“散养”的问题(推动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)。
  早在2012年,国务院就发布过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(下称《意见》),当时便提出,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,要逐步将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。
  20多年来,特殊监管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、扩大对外贸易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发展中也存在种类过多、功能单一、重申请设立轻建设发展等问题。
  譬如,保税区虽有加工和物流功能,但不能享受国内货物入区即可退税政策;出口加工区有“入区退税”政策,但只能开展加工业务,缺少物流功能;而保税物流园区也有“入区退税”政策,但只能开展仓储物流业务,缺少加工功能。
  相比之下,综合保税区功能要齐全得多,基本上集齐了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主要功能。
  为此,《方案》提出了“四个整合”:整合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、功能、政策和管理。除了逐步将类型整合为综合保税区,还要规范、完善这些区域的税收政策,并逐步统一信息化管理系统、统一监管模式,实现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互换、监管互认、执法互助(“三互”)。
  上海海关一名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,现在的上海综合保税区,就是整合了洋山保税港区、外高桥保税区(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)、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。“浦西地区有多个出口加工区,上海也希望把它们整合成综合保税区。”该人士说,“包括松江、青浦、嘉定等区,都有出口加工区,它和保税区政策有差别,未来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复制推广,也需要这些特殊监管区域先扩大功能,才能承接相关的政策。”
  该人士解释,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主要差别在于,保税区可以设立贸易公司,出口加工区却不能,企业主体多为加工贸易企业。(编注:“加工贸易”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、零部件、元器件、包装物料,经过加工或者装配后,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,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。)
  至于这次《方案》中明确提出,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梯度转移、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;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大中城市设立综合保税区。
  有分析认为,这与国家推进的西部大开发、中部崛起以及东北振兴等战略密切相关。设立综保区,将为加工贸易的集聚提供有效载体。近年来重庆经济的崛起,尤其是加工贸易的产业集聚,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升级不无关系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上半年,东北三省的gdp在全国排名倒数。其中,辽宁更是以2.6%的增幅垫底。
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!
如果在外贸工作中有不清楚的可以向世商管理刘希洪专家咨询,我们20多年专注企业供应链安全管理培训,涉及国际贸易、关务培训,aeo认证、海外营销、进出口实务、海关新政、商品归类、人力资源、生产管理、战略采购、供应链物流、中高层管理,通用管理等。提供企业内训和公开课及咨询辅导。